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vosonic vp2160 升級解決2g限制的問題,真高興!
在相機記憶卡還算貴的年代裡,喜歡拍照的人都會因為動不動記憶卡就裝滿而不能拍照。所以若到出國時常會向親友借記憶卡(同格式的)或帶notebook(可以將裝滿照片的記憶卡資料,拷備到notebook,以便清空記憶卡後繼續拍),然而當時的notebook整體而言,也都滿重的(約3公斤上下),所以出國若要拍照拍的過隱,就必須要有負重的心理準備,後來有一種2.5吋的隨身碟(專有名詞已忘了),他除了同一般隨身碟一樣,可以usb介面外接之外,他本身附有各種記憶卡的讀記插槽,可以將你記憶卡上的資料,在插上該插槽之後,按一個鍵就可以把其中的資料全部拷備到該隨身碟裡了,
而當時的2.5吋隨身碟最大容量還約40g左石,有這樣的容量大小,一次夠一個喜好攝影的人拍攝約半個月,是綽綽有餘的!所以我也買了一個,然而過一段時間之後,隨著數位像機的解析度越來越高,加上記憶卡、2.5吋硬碟容量也都越來越大,慢慢的記憶卡不僅會用來拍照,也用做錄影的儲存工具(因為4g的記憶卡,就可以錄一段頗長時間的影片了),而只要2.5吋的硬碟容量換大一點的,這樣出國不僅拍照或錄影,只要有一台數位相機(具錄影功能的),有一個大容量的記憶卡(>4g的),配合我的具讀卡功能的隨身碟就可以非常痛快的拍照與錄影了,不用擔心記憶卡容量不足的問題!
然而這一切看似美好的事情,就是這麼不如人意,該機器的讀卡功能竟也受到2g的限制,也就是你帶著大容量的記憶卡拍照或錄影,容量滿了之後,插在該機子的讀卡槽裡,它是讀不到的,當時我曾想過,會不會網路上可以找到升級的韌體來解決此一問題?可是令我感到遺憾的是,當時我並沒法找到相關的資料或檔案,於是該機子,慢慢的也就被我冷落在一旁,而我也就把它拿來做為一般的2.5吋隨身碟使用了(為此我還將其格式化為ntfs,因為原機要能做到可讀卡拷備的功能必須是fat32的格式,但因為我已不再使用2g以下的記憶卡了,所以該機的讀卡功能幾乎無用武之地,加上fat32有單一檔案4g的限制,所以我在決定將它變純粹的隨身碟使用後,就斷然將其格式化成NTFS格式了)。
直到今日,我心血來潮,心想;「會不會已可以升級解決2g限制的問題了?」,於是我在瀏覽器打入vosonic vp2160,結果我在網路上看到這樣的資料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ostube開放註冊,在中文化介面裡收到註冊信的問題!
ostube開放註冊,在中文化介面裡註冊,按下註冊鈕之後
接著會跳出這個畫面
到自己註冊的信箱裡收信,很高興的看到寄來了一封信
滑鼠點了一下看啟動連結,發現如下圖,空空如也!
造成這樣的原因是目的流傳在坊間的中文化版本在所有相關的語言檔都己中文化,然而卻少了一個部份的中文化,那就是在/ostube/templates/default/mail/裡面,打開資料夾來看,發現只有兩個子資料夾,分別是english與german。
這時只要我們將english資料夾拷備一份並更名為tw,然後將其內的所有檔案(如下圖)中文化即可(務必要將每個中文化的檔案之編號改為utf8,否則會是亂碼!)
當然這邊若你只想要解決註冊信的問題,你也可以只中文化signup.tpl這個檔案即可(甚至不中文化也可,只是寄出去的註冊信內容會是英文而已!)
接著再做一次註冊動作,然後再到信箱裡收信,這次果然看到有內容的信了!
點選該連結,果然如下圖可以完成註冊登入的動作。
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
轉換合併字幕影片檔的軟體
1.mp4與sub字幕的合併可用KMPlayer來合併,用法如下:
一般mp4的字幕檔包含兩個格式.sub與.idx兩部份。可用KMPlayer將同檔名的.mp4播放,KMPlayer會自動掛載字幕檔,在影片裡看到字幕檔後
做好設定之後再按下「開始」即開始擷取,然後回到KMPlayer按「播放」鈕播放,
待播放完即完成擷取合併工作了!
2.內含字幕的mkv可用superOK去轉出含字幕的avi檔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我透過windows client端,透過事件控制,windows自動發布一個指令連上B linux伺服主機,並利用B linux伺服主機關閉A linux伺服主機的方法
由於有些ups不斷電系統支援斷電時,自動關閉伺服器的功能,我手邊就有這樣一個ups,然而它雖說有支援linux,實際上我雖將它的控制程式安裝起來了,也捉的到該ups卻真的遇到停電時,它卻無法真的做到自動關機與重開機。
所以我現在只好做另一種嘗試,那就是在該ups上接兩台pc,一台是A linux server,一台是windows client,然後透過windows client端,當斷電事件發生時,windows client會自動發布一個指令連上B linux伺服主機(windows client能直接透過ssh連線),並利用B linux伺服主機關閉A linux伺服主機(與B linux伺服主機同一個網段裡,但被router限制,所以雖與windows client接在同一個ups上,卻不能被windows client直接透過ssh連線)。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做了如下動作:
windows client安裝ups for windows的控製程式,並設定當斷電時,自動執行這個程式指令:
plink -P 端口 用戶帳號@B主機IP –pw 密碼 sh halt204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我的linux系統硬碟掛載方式
/dev/mapper/VolGroup00-LogVol00
113410608 12249788 95306820 12% /
/dev/sda1 19919336 235208 18654668 2% /boot
tmpfs 1553280 0 1553280 0% /dev/shm
/dev/sdb1 /var/www/g2data ext3 nosuid,noexec,nodev 0 0
/dev/sdc1 /var/www/html ext4 nosuid,noexec,nodev 0 1
有黃色底色者為另外兩顆獨立硬碟,用以放置網路應用之系統及其資料
擴充資料碟空間時,先準備兩顆大容量硬碟,分別mount到任意路徑位置,在此先假設分別為/dev/dirk1,及/dev/dirk2兩個目錄,接著分別將/var/www/g2data的所有資料(含目錄結構及檔案屬性)完整拷備到到/dev/dirk1這個目錄(以cp –a /var/www/g2data/* /dev/dirk1/),及/var/www/html的所有資料(含目錄結構及檔案屬性)完整拷備到到/dev/dirk2這個目錄(以cp –a /var/www/html* /dev/dirk2/),若系統碟重灌,還必須將mysql的所有資料拷備(因為資料庫資料是放在系統碟裡)到手邊的其他資料庫備份碟裡(此硬碟也必須掛載到某個目錄裡,然後執行指令 cp –a /var/lib/mysql/* 掛載的目錄/ 完成資料庫備份工作),接著再將/dev/sdc1及/dev/sdb1分別解載,這時原來系統碟仍然會有/var/www/g2data及/var/www/html這兩個目錄,只是其中沒有任何檔案,若移機(即系統碟重灌)在新的主機上將linux系統灌起,而後再將兩顆新的大容量硬碟依原資料位置分別掛載到/var/www/g2data及/var/www/html這兩個目錄裡,備份的資料庫複製回/var/lib/mysql這個目錄裡(cp –a 掛載的目錄/* /var/lib/mysql/ )原則上只要是系統碟的主要程式與原系統碟安裝的相同,應該就可以運作了。若只是擴充資料碟空間,則資料庫的動作就不必做了!
Qnap NAS ssh登入,僅能以金鑰登入而不能以密碼登入的設定法
找到 /etc/ssh/sshd_config
vim /etc/ssh/sshd_config
找到 #PasswordAuthentication yes
將#刪掉,並將yes改為no,重新啟動ssh服務。當然前提是要對你用以登入該NAS的client端之電腦產生連線登入金鑰,並上傳到NAS主機裡。
其做法有兩種,請分別看以下之文章:
若你的client端為linux系統請看這篇:兩台linux主機以ssh自動登入,不無打入密碼的方法!
若你的client端為windows系統請看這篇:使用public/private key讓putty(ssh)自動登錄(以及linux上使用金鑰做ssh自動登陸)
scp傳送資料指定port的參數
若遠端主機ssh的port為8023則指定port的參數語法為
scp –P 8023 這端檔案路徑 root@位址:檔案路徑
若:
- 遠端主機ssh的port為8023
- 這端要傳送的檔案路徑為 /var/www/html/*
- 要登入遠端的身份為admin
- 遠端的位址為ccsh.no-ip.tw
- 遠端的路徑為/home/data
則完整的指令參數為:
scp –P 8023 /var/www/html/* admin@ccsh.no-ip.tw:/home/data/
- 其中–P必須是大寫
2011年2月11日 星期五
「最近的文件」不見了!
要如何恢復呢?
首先執行『開始/執行』命令,接著輸入 "regedit" 指令,按確定鈕繼續
切換到"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機碼
找到這三個機碼:
NoRecentDocsMenu
NoRecentDocsHistory
ClearRecentDocsOnExit
更改其值由1為0